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又一報刊將被染紅赤化!香港的新聞自由期盼社會公眾一起監督《明報》。

《明報》編輯部「大地震」,傳聞管理層將委任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出任總編輯。馬來西亞公民媒體《當今大馬》今日報道,居於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華人鍾天祥,極可能出任《明報》總編輯一職。被視為派來「整頓」香港《明報》的編務董事呂家明,被指不滿總編輯劉進圖做了太多港視新聞,更表明難以和劉的班底合作。原任《明報》北美行政總裁的呂,曾打壓加拿大《明報》工會,裁退搞工會的員工,觸發工潮,員工持續罷工73天,事件鬧上法庭,《明報》被判違法,被勒令要求將被裁員工復職。
資深傳媒人、商台節目《左右大局》主持李慧玲在社交網站facebook表示,據她了解,《明報》管理層至今並未向編採人員透露過新老總人名,但《明報》編採高層,綜合大老闆提過的條件,推測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前總編輯鍾天祥呼聲最高。李慧玲表示,資料顯示鍾天祥曾講過辦報理念是「重華商、親華團」,他又曾與其他人聯名撰文,論「新加坡台灣與澳門的國民教育」,內容提到「這些國家與地區推行國民教育的經驗,可以讓香港國民教育從中借鏡,發現國民教育其實是各地都在推行,以凝聚共同的價值觀」。
根據資料顯示,鍾天祥與《明報》老闆、馬來西亞「拿督」張曉卿關任密切。2006年張曉卿收購南洋報業集團一周後,鍾天祥便辭去原來的新加坡《聯合早報》職務,過檔到南洋報業任執行董事,被認為是張曉卿在南洋報業的「代理人」。
此外,鍾天祥亦與內地傳媒關係密切,曾經率領馬來西亞華文媒體代表團,拜訪內地官媒新華社。《南洋商報》又與香港左派報章《文匯報》有合作關係,在《南洋商報》開設《文匯報》專版。
《當今大馬》中文版創刊主編、大馬電視執行長楊凱斌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過去曾多次與鍾天祥交手。他指當地的《南洋商報》,本是馬來西亞最有影響力的中文報章之一,2001年遭執政黨馬華公會強行收購,引發90名評論人「罷寫」、讀者罷買,結果《南洋商報》易手後銷量一沉不起,馬華公會最終在2006年脫售股權予張曉卿,鍾天祥獲委為南洋報業任執行董事。

楊凱斌撰文詳述馬來西亞「報殤」經驗,來看香港《明報》撤換總編輯事件,全文如下:
馬來西亞中文報界2001年報殤事件(報章被執政黨收購,並轉交單一媒體集團壟斷)在香港2014年重演!13年後,同一個老闆,同一個“空降”的總編輯與接掌者(?),惟不同時空地點的抗爭記者、讀者 與專欄撰稿人。受創傷的仍然是新聞自由。

其實接掌者的個性如何並不重要,最關鍵的還是幕後老闆的意願。「空降」不言而喻,就是在本地找不到願意全面履行老闆的意願、不那麼聽從老闆意見的總編輯, 所以才必須從外頭挑一個能夠掌控的人進來整頓編輯室。

記者、讀者及專欄作家(知識份子)必須組織起來,形成有代表性的力量,與媒體大亨施壓談判,架設增加編輯透明度的準繩如簽署編輯獨立條款,強力杜絕老闆、董事及經營 部的插手及施壓。大家勢必要拿著放大鏡嚴厲監督,不可以有一刻的鬆懈。

根據馬來西亞反對收購南洋商報(黃絲帶運動)的經驗,新接掌者及老闆,常常會打溫情主義牌,如訴諸歷史及對報章的感情,逐個擊破地安撫及收編捍衛新聞自由的 力量。他們會說,批 判及揭露會導致報章的銷量更下滑,監督媒體將會傷害報章等論述。若媒體工作者、讀者及專欄作家墮入這種溫情主義陷阱而自動繳械,整個捍衛媒體獨立的力量勢 必煙消雲散。

失去了公信力的媒體,因為被讀者抵制,銷量將會一落千丈,不管日後如何在技術層面或外部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也難以力挽狂瀾。我 們必須讓接掌者及媒體老闆醒覺到弄垮報章的駡名將會伴隨他們一輩子,這才會形成警惕及壓力,導致他們不敢粗暴干預及再次圖謀出軌。

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的舉動,其實折射出整個香港媒體大環境已經來到一個臨界點,即「溫水煮青蛙」的那一套暗中操縱及影響已被粗暴的撤換及空降手段取而代 之。若媒體工作者、讀者、專欄作者及商界廣告客戶,這四個媒體生態成員為了眼前苟且的利益,不能正視媒體獨立的重要性,那麼未來壟斷及操縱媒體的事件將會 層不出 窮。僅存的言論空間及公平競爭的理念,勢必也將會拱手送上。

我們不希望馬來西亞自2001年以來,一個集團及一人宰製70%中文報章銷量的慘痛教訓,包括利用媒體來操控及動輒教訓政治人物、商家、讀者的大倒退局 面在香港重演。操縱編輯室及壟斷媒體其實是一體兩面,報業大亨漂亮說詞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的就是統攬媒體、商業及政治大權的野心。
空降馬來西亞人的安排,與明報老闆張曉卿的大馬背景當然有關,並且衍生馬中、港中政治關係的微妙局面。
馬來西亞的「拿督」的身份地位與香港的「太平紳士」相近,而「拿督」制度還有三個級別,分別係「拿督」(Dato)、「拿督斯里」(Dato Sri),和最高級的「丹斯里拿督」(Tan Sri),相當於97年前香港的「太平紳士」、「OBE太平紳士」、「MBE太平紳士」。
而張曉卿擁有的拿督身份是最高級別的「丹斯里拿督」。無獨有偶,馬來西亞拿督的政治取態普遍都是偏向巫統為首的國民陣線陣營,即有如本港的商賈大多都是親建制派。可先見到張曉卿在馬來西亞的政治背景和勢力所在。
張氏在馬來西亞的商界地位頗高,其王國集中於其「老家」砂勞越州。現時業務主要是由其弟張泰興主理,經營木材、棕櫚油、地產項目等生意。張氏家族更與有「山寨王」之稱的砂州首席部長泰益瑪目(Pehin Sri Dr. Haji Abdul Taib bin Mahmud)有着密切關係。
張氏不單是大商賈,更可說是當地的傳媒大亨,名下擁有多份中文報章,包括由著名大馬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的《南洋商報》,由星島集團創辦人胡文虎兄弟創辦的《光明日報》、《中國報》,以及唯一同步在東、西馬發行並且業務管理與本港《明報》合併在一起的《星洲日報》。
這幾份報章的政治取態,當然也是傾向國陣,類似香港的中共喉舌報;在抹黑反對派,尤其是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更是不遺餘力,正好配合《前鋒報》、《世界報》等馬來文的報章全力圍剿在野的人民聯盟。
至於馬來西亞複雜的傳媒政治關係與《明報》易帥一事有何關連,就要誠如筆者在去年10月10日《中共亞洲棋局變化香港在APEC失去尊嚴》一文提及,馬來西亞去年5月大選之後,執政的巫統和首相納吉更向中共靠攏以撈取利益,以便能在大馬國內進行更多的政治利益分莊。而且納吉在去年年底驚險地勝出巫統改選,需要尋求更多「水源」向支持者派發利益「找數」。但要同中共作交易的話,除了金錢利益之外更可能需要採取政治操作,巫統政權配合中共的政治戰略之餘,同時表達誠意。
將以上多個論據組合起來,令人對今次撤換《明報》總編輯的消息有所聯想,會否是中共與馬來西亞合謀的政治操作?背後的目的是否中共、巫統各取所需?香港和馬來西亞的政局有着不少的關連,港人今次所見《明報》易帥事件,相信是中共鉗制香港傳媒手段的繼續,只是所涉及的元素或者比以往更加複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